肺纤维化,这一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 的顽疾,正迎来革命性治疗突破。2025年7月1日,《科技日报》头版报道了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外泌体雾化疗法。该疗法在临床试验中仅用7天就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为全球500万肺纤维化患者带来新希望。
肺纤维化:“不死的癌症”治疗困境
正常的肺组织如同富有弹性的海绵,能随着呼吸自由扩张和收缩。而肺纤维化患者的肺组织却因异常修复形成的瘢痕组织变得如同“丝瓜瓤”或“蜂窝” ,逐渐丧失气体交换功能。
“患者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格外艰难,如同肺部被水泥牢牢包裹。”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黄华萍如此描述。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种药物,但它们仅能延缓纤维化进程,无法逆转病情或提高生存率,且长期使用成本高昂、副作用明显。肺移植虽是唯一根治手段,却因供体短缺和术后并发症难以广泛应用。
创新突破:外泌体雾化疗法的诞生
面对治疗困境,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机构,开创性地研发出“外泌体雾化疗法” 。该成果发表在《自然》子刊《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上,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什么是外泌体雾化?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直径30-150纳米),作为细胞间的“通信兵” ,携带蛋白质、信使RNA(mRNA)和微小RNA(miRNA)等重要信号分子。研究团队特别选择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专用医疗装置将其雾化成1-5微米的细微颗粒,使患者只需简单吸入就能直达肺部病灶。
外泌体表面特有的CXCR4受体 能精准识别肺纤维化病灶,实现靶向富集。研究表明,雾化吸入后肺部药物浓度比传统静脉注射高出3-5倍,且避免了全身性副作用。
惊人疗效:7天逆转不可能
在动物实验中,该疗法已展现出惊人效果:患病小鼠生存率从20%大幅提升至80%,肺纤维化进程明显改善。
更令人振奋的是I期临床试验结果。这项全球首个针对肺纤维化患者的外泌体雾化治疗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纳入24名患者。接受仅7天的雾化治疗后,患者多项指标显著改善:
l肺功能关键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明显提升
l咳嗽、呼吸困难等主观症状显著缓解
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
l其中2例肺炎后肺纤维化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显著缩小,出现纤维化逆转现象
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薛晓艳指出:“这种逆转在传统药物治疗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科学原理:智能“修复包”的精准调控
外泌体雾化疗法为何能创造如此奇迹?其核心在于外泌体是天然的“智能修复包” ,通过多重机制对抗肺纤维化:
l免疫重塑:外泌体中富含的miR-486-5p等分子可诱导肺部巨噬细胞从促炎的M1型转向抗炎的M2型,减轻慢性炎症
l抑制纤维化:阻断TGF-β/Smad3、Wnt/β-catenin等纤维化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胶原蛋白过度沉积
l促进修复:携带多种生长因子激活肺组织内源性修复机制,促进肺泡上皮细胞再生
l多组学协同:作为“分子工具箱”,整合蛋白质组(参与组织重建)、miRNA谱(调控基因网络)和代谢组(激活修复代谢途径)的协同作用
与传统干细胞疗法相比,外泌体雾化避免了细胞移植风险(如肺栓塞、免疫排斥),且稳定性更高、致瘤风险更低。
治疗革命:家庭雾化的未来图景
外泌体雾化疗法另一重大突破是其便捷性:
l无需注射:避免静脉注射的痛苦和风险
l无需住院:大幅降低治疗成本
l居家治疗:患者可在家中自行完成治疗
如同现在常见的家庭雾化治疗,患者只需坐在沙发上吸入几分钟,就能完成一次深层肺部治疗。这种“一喷一吸”的治疗方式,有望成为未来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常态。
天岁生物:引领外泌体技术革新
在这一重大医学突破的浪潮中,天岁生物以前瞻性视野布局外泌体技术领域。我们依托自主创新研发平台,开发出新一代外泌体雾化治疗解决方案:
l严格质控体系:建立从细胞源到外泌体制备的全流程质量标准
l稳定递送技术:确保外泌体活性分子高效直达肺泡
l个性化方案:针对不同类型肺纤维化患者定制治疗方案
天岁生物深度整合产学研医资源,积极推动外泌体雾化疗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致力于让这一创新疗法早日惠及广大患者。
结语
从实验室到临床,从“延缓”到“逆转”,外泌体雾化疗法为肺纤维化治疗开启了全新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这种“一喷一吸” 的便捷治疗方式,正让“自由呼吸” 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
文章仅用于科普交流,无任何商业目的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亦不表示任何医疗声明或建议。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